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泸州观察 魏杰
“又到了三伏天,但今年再也不用担忧产业用水了,自从母腰岩新修的提灌站建成投入运营以后,极大为我们缓解了产业用水难问题。”泸州市古蔺县东新镇民主村产业大户王学相看着滴灌站的蓄水,内心满是喜悦。
说起这个滴灌站的建设过程,很多民主村村民都提到一个词——有事来协商。
民主村平均海拔1200米,是古蔺县东新镇猕猴桃核心产区,常年来,村内高海拔地区因无法充分利用正丰水库的水,只能靠堰塘蓄水进行灌溉,产业用水压力巨大。
“这两年夏天遇到连续干旱天气,对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用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此,有当地村民提出,能不能修建提灌站,将正丰水库水源提灌到猕猴桃产业灌溉。
很快,古蔺县政协委员、东新镇政府相关领导干部、民主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便坐在了位于村委会的“有事来协商”议事室,围绕“民主村抗旱保灌引水源修建提灌站”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办法等进行了协商。
建滴灌站解决村民用水难题,成了共识并很快付诸了行动。
去年7月,民主村提灌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民主村1000多亩高海拔猕猴桃园区用水问题,项目同步覆盖200余户生产用水。
作为古蔺县政协依托“有事来协商”打造的升级版品牌,“有事来协商·蔺事好商量”已经实现了阵地和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和产业一线。
东城产业园里的公交车,解决了很多人的进城问题。
在古蔺县东城产业园,300多位居住在古蔺县城的工人们从去年开始通行方便了许多。产业园区管委会依托“有事来协商·蔺事好商量”平台,将公交公司、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召集在一起,采用小微协商的形式,为产业园区开通了开往古蔺县城的公交专线,有效解决了很多居住在县城却无车出行的市民通行。
产业园区协商议事责任落实负责人李鑫说:“正是因为‘有事来协商’平台,推动解决产业园区工人进城难问题,项目的落地落实真正体现了民主协商制度的优势,为群众带来了实惠。”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古蔺县以县乡村三级联动协作强化协商阵地建设,提升改造1个县级协商主阵地、6个片区委员工作站、23个乡镇(街道)委员联络站,高标打造285个村(社区)和12个界别、园区、小区协商议事室,全覆盖建成“1 6 23 285 n”协商阵地。
建好阵地,制度护航。古蔺县把制度建设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全面梳理和完善了党的建设、委员队伍建设、凝聚共识、建言资政等6类20余项规章制度,为“有事来协商”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古蔺县还以委员界别和委员小组为基础,全覆盖开展委员协商业务培训。以选题集民意、协商汇众智、成果聚共识为出发点,将252名政协委员下沉到23个乡镇(街道),推荐遴选90余名政协委员和15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代表人士等组成人才库,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协商效能。开展茶园村老茶树保护、鱼化街社区岩湾至谭庆子公路加宽硬化等80余次小微协商,助推解决“光亮工程”等200余件民生实事。
同时, 古蔺县政协还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协商,持续助力古蔺高质量发展。同属泸州“一体两翼”城市空间“南翼”的古蔺县和叙永县两地政协“互动”频繁,联合开展“促进‘南翼’教育共建、共融、共享”跨区域界别协商活动,找准两地教育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围绕两地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合作基础的项目、能互相融合的工作,向两地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释放“1 1>2”的政协工作叠加效应,更有效助推泸州“南翼”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