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龙欣雨 魏杰
春季开学第一课,四川古蔺、贵州习水两地检察院联手邀请两地30名学生代表举办“同心同愿同行 川黔检察共护‘赤水丹心’”主题活动。除了增殖放流,他们还带领学生们走进红色氛围浓厚的太平古镇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现场聆听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
主题活动举办地的河滩上方,就是太平渡大桥,横跨赤水河,连接古蔺县太平镇与习水县隆兴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这座大桥被重点装饰打造,红黄相间的桥拱中央,巨大的五角星熠熠生辉,与岸边巍然耸立的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相得益彰,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新地标。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魏杰摄
保护好
红色家底“显山露水”
“工兵驻地遗址”“红军架桥指挥部旧址”“红军银行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行走在古镇里,可感可触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四渡赤水”时,中央红军曾从太平渡一带渡过赤水河。全国首个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就在老街上。
太平古镇。周梦颖摄
“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这是古蔺红色文化的重要ip,也是我们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古蔺部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云介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坚持普查全覆盖,持续开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发掘,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调查、认定、登记革命文物500余件、遗址遗迹300余处,建立起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和文物地图“三库一图”。“小到一棵红军战士倚靠休息过的古树、走过的一段路,大到战场遗址、生活旧址,我们都尽可能地识别、考证并标识出来。”
坚持修复全要素,原材料、原工艺、原风貌、原居民“四不变”。据了解,在对红色遗迹的修缮和保护中,古蔺县还完成了太平机要馆等文物本体修缮38处,提升打造白沙会议旧址等核心展示点42个。
2022年,古蔺还以承办全国“四渡赤水论坛”现场会为契机,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工程、红色旅游融合工程、红色主题教育工程、红色交通配套工程、红色形象塑造工程,精心包装72个子项目。整合资金10亿元,完成了25个重点项目建设。
活起来
红色文化打造魅力彰显
2022年5月15日,由泸州原创的红色革命历史剧《赤水河上的密电码》在成都上演,并揭开在各地巡演的序幕。
该剧讲述了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密码破译和机要通信等方面艰苦卓绝、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现了密码破译和机要通信对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至关重要的历史贡献。
“除了保护、修缮、塑造长征文化符号,我们深度挖掘和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让长征文物‘活’起来,把长征故事‘讲’出来。”泸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老鹰石。龙欣雨摄
《赤水河上的密电码》之外,泸州和古蔺县近年来还创作了川剧《赤水河畔》、话剧《四渡赤水情》实景剧《四渡赤水在太平》、情景剧《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开心年》等一批精品剧目。“通过这些精品的创作,不仅是对红色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也是一种城市品牌的推介与传播的好路径。”
过了桥就是洞,出了洞就是桥。今年除夕通车的古金高速建成通车,让泸州到贵阳缩短行程50公里左右,时间缩短到3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金高速建设过程中,古蔺县就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在氛围营造上与施工单位同向而行,根据行车方向分为两个设计主题对隧道洞门进行装饰,即金沙至古蔺方向为“继古赤心渡峥嵘”,古蔺至金沙方向为“开今绿途献山河”。分别选取重点隧道洞门7座,一般隧道洞门14座,采取金沙入川方向打造红色元素,讲好红色故事,古蔺往金沙方向,以绿色、民俗文化为主,打造绿色田园风光。
提效能
文化红“融进”产业红
“补齐基础短板、扩展服务功能、打造精品路段、推动融合发展,不仅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成示范工程,更要建成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古蔺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石厢子会议旧址。龙欣雨摄
让红色旅游“火”起来。在加强对红色文化保护和挖掘的同时,泸州还推动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让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据了解,泸州市规划百个红军长征村,建成纳黔、宜叙、叙古、叙威高速,新改建旅游公路15条,让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联动成片,构建古蔺、叙永“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依托太平古镇景区、鸡鸣三省大峡谷等资源,与贵州、云南等地合作,打造赤水河谷探险等红色旅游线路,擦亮泸州红色ip。
毛泽东入川第一桥岩桑沟兴桥。龙欣雨摄
文化红带动了产业红,2023年,古蔺县接待游客4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4亿元。在赤水河优质水源滋养和红色旅游热的影响下,两岸白酒、农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广大群众也将“荒山”变“果园”,依靠这些富民产业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