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袁玉华/文图)“有电梯就是安逸,带着这么多东西不用爬楼梯了,直接就到家门口了!”8月4日上午,天气炎热,家住江阳区大山坪街道龙透关社区泸粮小区的李大爷和老伴提着一大包从附近超市买回的东西,轻松回到了8楼的家。
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是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阳区秉承“内外兼修”的原则,给斑驳的墙体“穿”上亮色的外衣,加装电梯、改造老化管线管道、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让老旧小区重新拥有年轻时尚的气质,还让老旧小区“焕新”变“常新”。
强弱项补短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廖家花园是江阳区最老的“三无院落”之一,有26栋楼,居民以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由于建设时间早,基础设施老化,生活配套落后,加上违章搭建较多,道路狭窄,小区提升改造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
南城街道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完善小区市政配套设施为切入点,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利用,修缮屋顶防水、更新排水管道、增加照明设施、完善消防、安防等设施,改靓了“面子”、充实了“里子”。
“我们这个老旧小区改造后,到处干干净净的,面貌焕然一新,住起比原来安逸多了!”在廖家花园住了20多年的居民姚志华发出由衷的感慨。
近年来,江阳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怎么改?居民群众说了算!畅通居民群众咨询、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压实参建方的主体责任,强弱项、补短板,让改造后的小区蜕变成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的新面貌,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幸福感倍增。
强基础补功能,配套设施“推陈出新”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接近完成,南城街道铅店小区这个建于九十年代初的老旧小区,无论是“里子”还是“面子”,都在发生质的改变。
“以后出行再也不“为难”了,小区装了电梯,真是好、很好、非常好!”家住铅店小区的王大爷连用了三个“好”,表达他对楼栋加装电梯的欣喜之情。
一部电梯,承载的不仅是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更是他们实现居家养老的“助推器”。
江阳区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优化工作方式,见招拆招,积极完善改造后的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居民群众带去“上上下下”的幸福。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的重心就在哪里。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江阳区始终坚持听民意、纳民智、解顽疾,努力做到过程让居民群众满意,结果让居民群众安心。老旧小区改造后,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迎来了如今的“美净佳”,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直线上升。
强治理聚合力,管理机制“气象更新”
“这改造后的房子像新的一样,车辆停放规范了,以前乱堆乱放的杂物不见了,看着都舒服!”北城街道皂角巷社区官井巷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后,赵泽等居民群众高兴不已。
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遗留的车辆乱停放、楼道杂物多、电动车充电难等诸多问题,江阳区按照“党建引领、专业力量、收支平衡、居民自治”的总体思路,积极摸索适合小区改造的“循环可持续管理模式”,让居民群众最大限度参与到小区管理中来,真正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区白云苑小区是一个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的“三无院落”,随着改造工作进入尾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小区成立了自委会,发挥居民协商自治的优势,将小区停车费等公共收益“反哺”小区,用于聘请门卫值守、生活垃圾清运和小区基础设施维护等。同时,小区还建立了各类志愿服务队,包括文化服务队、志愿巡逻队等,保证了问题在小区内发现、在小区内协商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阳区老旧小区改造,着力化解小区居民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从居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居民群众期盼的事情改起,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激发自治活力,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活力,成为居民群众的宜居幸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