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颜杨)近日,西南医科大学社会实践队在泸县、古蔺县以及马潭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看:参观家风博物馆,传承家风家训
7月10日上午,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来到位于泸县的川江家风馆和屈氏庄园博物馆调研参观,感受传统文化,领略家风家训。在川江家风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修德、尚俭、勤学、和睦、报国等六大主题展区,认真了解了从苏轼等古代先贤、到李大钊等革命先烈,再到袁隆平等时代楷模以及新中国无数普通家庭的家风家训故事,真切感受不同年代和阶段的家风成果,从优秀家风文化中汲取养分、接受教育。在泸县屈氏庄园博物馆内,同学们实地查看屈氏庄园正大门、正堂屋、中堂屋等家风、家教、家训陈列点,详细了解屈氏家族后人以“清醒”二字为家风,告诫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的家风家训。
“通过实地参观,让我接受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传承文明家风家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爱国爱家情怀厚植于我们心中。”来自该校儿科学系儿科学专业的周雪曦同学在参观完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走:重温长征历程,感悟革命精神
7月13日至14日,实践队的师生们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前往古蔺县太平古镇参观学习。实践队师生们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循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足迹,在行走中了解革命的历史、感受红军长征艰辛历程。在参观过程中,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一件件斑驳的物件,无不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史,让大家切实的感受到了红军不怕牺牲、自强不息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指导老师为学生开展现场教学
在镇中的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利用馆内饱经历史沧桑的实物和照片为同学们开展现场教学,讲述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以及巨大历史贡献,引导青年学生们凝聚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来自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的贾昕瑜同学说:“在红色场馆里上思政课,感觉课堂像活起来了一样。尤其是看到临时医院纪念馆中复原的百年前的医疗场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险与不易,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念。今后我将传承先辈文化,用医学回馈社会,服务人民,改善医疗条件,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不懈奋斗。”
在参观完太平古镇之后,为进一步了解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实践队的同学们还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调研采访,听当地居民讲述曾经发生在此地的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凝聚奋进力量。通过此次采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红色文化的教育洗礼,更加坚定了要铭记历史,紧跟党的步伐砥砺前行的理念,用自身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用:科普医疗知识,赓续红色血脉
7月16日,围绕家风文化,融合红色精神,回顾四渡赤水故事,结合医疗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理念。实践队师生来到了龙马潭区特兴镇走马村,为当地的小朋友和家长开展急救科普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实践队的张世健同学结合自身专业向家长和小朋友们宣传和演示了一些经常使用的急救措施,包括海姆立克法、溺水、烧伤急救措施以及骨折相关急救措施。
小朋友上台展示所学急救知识。
小朋友和家长们认真听讲,并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积极上台展示自己所学到的急救知识。通过急救科普宣讲,很多家长表示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比如海姆克法,轻微的烧烫伤如何处理等,也意识到了很多意外伤害就隐藏于生活之中,只有学会急救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
在开展完急救科普之后,实践队的同学们以“讲家风故事,悟红色精神”为主题为小朋友们讲解了红色家风故事和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实践队的同学用小朋友易听懂、喜欢听的方式,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故事讲解之中,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红色文化课。整个讲解过程中小朋友们踊跃参与,主动与主讲人进行互动,并积极回答主讲人所提的问题,对红色文化故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主讲人的引导之下,小朋友们也积极的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红色文化故事,用自己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对祖国的浓浓爱意。现场的家长们看到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感慨道:正是有了你们的宣讲,才让孩子们对红色文化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了解了革命历史。
思:“思政课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式。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将思政理论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让思政课“活”起来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走向社会、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