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周超华 周超文) “在五顶村的安置小区里,30岁返乡创业做婚庆的大学生罗健,有一家名为‘喜铺婚礼馆’的婚庆店铺,虽然店铺不大,只有100多平方米,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婚礼馆,却在这个大学生的悉心经营下干得风声水起,享誉泸州及周边县市,每年接到的婚庆订单都在100单以上,年营收超过150余万元,成为街道返乡大学生创业促就业的典范。”7月12日,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社会事务服务站的干部孟小丽介绍说。
2015年7月,从宜宾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后的罗健一直想有自己的事业。在宜宾工作了一年后,抱着对摄影的热爱回到了泸州,在一家婚纱影楼做兼职摄影师。就是这份兼职摄影师,催生了他投身从事服务婚庆的梦想。
为了全面掌握婚庆操作流程,提高自己的婚庆管理能力,2018年4月,罗健前往北京一家婚庆培训学校进行了半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于当年10月学成归来,在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下,投入数万元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婚礼馆。
“我回乡创业之所以选择开办婚礼馆,是因为我在泸州某婚妙影楼做兼职摄影师时,每次外出拍摄前我都会和新人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经历,寻找亮点,询问他们最想在婚礼上表现出什么特色。”罗健说,在沟通中,他发现现在的城乡青年的想法很时尚,一方面不再拘泥于传统婚礼,而是体现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不在乎在婚礼上多花点儿钱,考虑的是尽力做到完美。
“开婚庆店看似简单,但其中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罗健说,除了婚纱、房租、请工人的工钱,最大的一笔开支来自于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稍微好一点的都要上万元,而拍婚纱照必须效果很好的单反相机。
从传媒专业的学生,到婚庆店兼职拍摄,再到婚庆店老板,其中经历的过程只有罗健最清楚。为了做到尽善尽美,他除了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他还买书自学、观察同行、上网查资料等,将婚庆礼仪、化妆、摄像等知识做到娴熟运用。罗健说,从婚庆店开张那天,自己就变成一块海绵,每天都在不停地吸收新知识。“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对罗健而言是最忙的季节。
“婚礼是通过一场仪式,承载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这个呈现仪式的过程于大事而言就是一个从积累美到表达美的过程。” 罗健说,婚礼正好是这样一个美的载体,它承载了一种仪式感、一种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一种生活理念、甚至一个片段或者是一个珍贵的瞬间。因此在每一个婚礼现场,当这种美妙的婚礼氛围被材质、构架、花艺、光影、音乐甚至是香气构筑起来的时候,罗健觉得好像获得了一种关于时间和情感的线索,也因此人生的阅历被丰富和注解,也因此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解答。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罗健的婚礼馆走过了六年。六年来,罗健凭着对每一场婚礼的精益求精和至善至美,从最初一个月两三单生意,到现在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一天接三个婚礼;从最初几万元的投入,到现在40多万元的设备装置,罗健的婚礼馆越来越红火了。目前,罗健的婚礼馆形成了从求婚、订婚、婚纱摄影、婚庆策划、婚庆主持、新娘化妆盘头的“全面开花”,让一个个新婚夫妇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罗健的婚礼馆一年下来平均接到的婚礼订单都在100单以上,除泸州城乡外,还遍及贵州赤水市、宜宾江安等县市,年营收达150万元,并长年解决了8个回村大学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永宁街道打渔山社区干部高朝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