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瑶/图 泸州观察 周梦颖/文
近日,一辆移动式的秸秆一体式处理机开进了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村民李光友的稻田边,他将收割的秸秆送到田边的机器里,不一会儿,1亩地的秸秆便粉碎完成,压缩成了6块方形的青贮饲料。
“以前仅秸秆运输就要花费不少时间,一亩地可能要拉五六车到镇上的秸秆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现在机器开到田边,2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亩地秸秆的粉碎工作。”泸县嘉明镇副镇长杨正州介绍,为提升空气质量,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泸县嘉明镇因地制宜努力探索秸秆综合化利用新模式,推动新型设备技术更新升级,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
“此前由于农作物秸秆分散、收集成本高、储运难度大,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杨正州说。现在每到收割秸秆的季节,农户便将秸秆收割离田,供销社负责转运粉碎实现综合利用。
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探索更加科学便捷的秸秆回收方式,泸县嘉明供销社将秸秆处理机升级为可移动式。据泸县嘉明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邱彬介绍,升级后的移动式秸秆一体式处理机将秸秆粉碎压缩成青贮饲料后无需储存,直接装车销往资中、资阳、内江等省内各地养殖厂,水稻秸秆制作的饲料基本不愁卖。
“为实现秸秆回收全覆盖,不断探索丘陵山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了解到镇内部分农户稻田位置受限,移动式秸秆一体机无法到达田边。嘉明镇在各村各设置了1个秸秆集中处理点,由供销社派运输车集中收集秸秆,转运到各村秸秆集中处理点进行统一粉碎处理。”杨正州说。
将秸秆“变废为宝”不仅美了环境,也发挥了经济效益。在推动秸秆资源从“无人问津”向“点草成金”转变,从“一烧了之”向“一杆多用”转变,还需多点发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泸州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加大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全市各级围绕秸秆“五化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堆腐熟还田、覆盖还田等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秸秆黄贮饲料加工、直接投喂等饲料化利用技术模式,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农户炊事等燃料化利用技术模式,秸秆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模式等,推动全市全域全量秸秆资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