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莉 李恒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启动,2017年,赤水河就已率先实施全面禁渔,成为长江流域第一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7年来,赤水河流域内生态环境修复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那么,赤水河古蔺段河里的水生生物资源又有怎样的变化?
在古蔺县赤水河干流113公里范围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六个固定监测样点,按季度进行鱼类多样性监测。近日,记者跟随中科院监测船一起“下河寻鱼”。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介绍,此次捕捞上来的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宽鳍鱲等,这些鱼捕捞上来称量生物学特征之后,在生命力比较完好的状态下,就直接放回到原水域。
研究人员介绍,通过对鱼群的检测,进一步推断鱼类洄游的生境履历,判定鱼类种群重要栖息地的分布情况。“根据我们此次监测结果,古蔺河鱼类种群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刘飞说:“比如这次检测到的中华倒刺鲃,大的个体有一斤多,小的个体有几克重,这说明它们在赤水河古蔺段可以完成生活全过程。”
据悉,自2005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际保护区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一直在赤水河及其支流开展鱼类资源的检测与评估工作。“以前我们用了十年时间,在古蔺赤水河流域才采集到40多种鱼类,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采集到70多种鱼类。”刘飞兴奋地表示,“一些以前比较少见的种类,如铜鱼、圆筒吻鮈和岩原鲤,现在基本上每次检测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古蔺河几个电站拆除后,鱼类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许多原本在赤水河干流栖息繁殖的鱼类,如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等,也可以顺着赤水河干流进入古蔺段,这些变化都反映出古蔺段水域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今年,正值长江禁渔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专家表示,赤水河古蔺段“十年禁渔”目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远远不够,鱼类栖息地还没有完全恢复,实现野外自然繁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