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信息化赋能管控风险 化危为机推动化工行业行稳致远-凯发ag旗舰厅网站

2024-12-26 17:03:52来源: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索)2024年,泸州市危化重点企业工艺报警次数较2023年同期减少444次,降低51.5%;gds报警次数较2023年同期减少270次,降低55%,截至目前,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降低的是安全风险隐患,提升的是行业发展势头。危化品由于其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一旦生产过程中风险管控不当,极易引发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控风险、遏事故、促发展”,既要久久为功,更需一招治本。从2019年起,泸州市纳入全国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首批试点市,先行探索危化品风险管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治本之策。

走过五年,泸州市重点危化企业全面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改数转”驱动安全状态可控、风险岗位减人、隐患整治增效,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了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工作站”开展安全检查服务

形成一套标准 推动信息化照单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把安全生产全要素纳入信息化管理。彼时,在全国尚无经验可循,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系统更新整改难、风险隐患掌控难、安全标准落实难、科学决策支撑难、工作效率提升难。”建设初期,系统开发不成熟、预期不理想,多数企业负责人坦言,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信息化建设一度陷入困境。

但目标既已锁定,怎能轻言放弃。五年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携手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国家级专家,整合安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精干技术力量,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工作站”,针对行业标准找办法,倾听企业所需解难题,边研发、边建设、边改进,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路径。

2023年,《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印发,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为核心,细化梳理了包括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应急救援等14个模块、57项子项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实施“企业主导 专家团队辅助”建设模式,倒排工期、照单建设,有效解决企业“不会干、不敢干、干不好”等问题。

“我们在服务企业中发现,由于泄漏设备检验周期长达三年,人治的方式难以保持一以贯之的长期监控,企业无法动态掌握安全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服务工作站站长金正平指出,防泄漏管理是危化品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管理工作,但如何定期监测和分析管道腐蚀磨损度,是企业普遍面对的一项重大安全问题。为此,工作站帮助企业建立了防腐蚀监测机制,将“三定”(定设备和管道、定点位、定周期)原则形成安全标准,纳入信息平台建设要素,让企业对设备、管道的易腐蚀、易磨损部位的壁厚减薄情况、腐蚀速率、剩余使用寿命等做到了心中有数,不仅从本质上防范了危险化学品泄漏,还让企业制定和实施预防性检维修、设备管道更新等制度有据可依。

政企同心、聚智而行。截至目前,泸州市18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已建成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可呈现、可规范、可分析、可追溯。

推行一张清单 拧紧信息化责任链条

“每天到岗后,信息化平台会自动推送预防的巡检、特种设备与安全附件的检验检测等工作事项,避免我遗漏工作。”日前,在泸州市危化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分管设备负责人刘凯介绍。

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责任悬空,任何防控措施都如空中楼阁。泸州市把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纳入危化品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素,以“责任”落实为关键、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清单”建立为载体,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梳理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履职清单、检查清单、风险管控清单,覆盖决策层、管理层、车间班组、一线作业人员,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企业照单履职、按单办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合盛硅业二期成品罐区开展信息化巡检

“呜……”11月18日,在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盛硅业)910车间,已持续运行半年之久的910装置按计划停车检修,实施年度定期保养。

“在集团和公司通用保养标准的基础上,车间在系统中加入了设备保养专用标准,形成相应的检修作业票及特殊作业票签发流程。”合盛硅业车间副主任李远登介绍,2023年,设备安全标准纳入信息平台流程管理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跟踪所有环节责任人都会按照提醒照单履职。部门、时段、关键环节之间的责任空白由信息平台填充,如果没有责任人来完成这个巡检和整改闭环,该提示会一直报到董事长那里。

12月3日9时,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员工杨向荣网上申报在某堆场实施动火作业,收到申请后,安全环保部梁馨前往现场,按照检查清单,实施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等安全环境分析,确认15项安全措施并上传照片,作业负责人、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先后线上签字确认。

“安全措施到位,已经验票。”12月4日9时,各环节安全验收达标,作业安全实施。梁馨认为,以前觉得网上填报这些信息程序麻烦,但现在人人照单履职尽责,生产安全更有保障了。

2024年,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以标准化体系全要素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和重点装置、动火动焊和检维修等高危作业全部纳入信息化管控,安全责任落实实现一键直达。公司主要负责人陈幸表示,“现在不管在哪里,只要点开公司信息平台手机端,就可以了解公司安全运行状态,责任落实情况也一清二楚。”

建强“智慧大脑” 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

“1分钟内完成报警和研判,启动应急响应,通过融合通讯系统向各应急小组发出应急通知;3分钟内完成切断物料、系统隔离等关键处置;5分钟内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这是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敏捷应急系统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标准。该系统以“敏感”“敏行”“敏智”为核心,集成了公司的人员定位报警、工艺报警、消防报警等预警信息,系统确认警情后,自动筛选应急事件并进入应急处置程序,自动生成符合条件的应急预案,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从前出现异常情况,大家一窝蜂跑去现场。现在所有员工都在‘敏捷’应急系统提示下各司其职,真正解决了应急预案形式化、异常工况应急处置盲目无序的问题。”该公司安全监管部长童志林介绍。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泸天化液氨装置区巡检

数字赋能加速度,连续更新12代版本的信息化建设成果让泸天化这个老牌化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泸天化液氨装置区,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设定的路径精准侦察。“这是公司首个5g专网智能巡检机器车,通过自动拍照和ai识别温度、压力、液位等仪表,将视频、红外热成像以5g信号实时回传,相当于5个经验最丰富的巡检人员。”泸天化设备管理部副部长、数据智能中心主任赵恩军介绍。

“人眼判别”升级到“ai识别”,这是泸天化“智改数转”的核心。在泸天化厂区一角,智控中心和指挥中心一左一右并排而建。600多个摄像头,让泸天化生产运行总貌一目了然;1253个定位信标、396个传感器采集的3万多个实时数据点,将19套化工装置的动态变化集成到公司智能化系统中,“智改数转”对产业的倍增作用在这里变得“清晰可见”。

“智控中心和指挥中心犹如人的左脑和右脑,组成了公司驶入‘数智’赛道的智慧大脑。”赵恩军表示,2023年,企业投入大修成本同比节约了246万元;非计划停车减少了6%;创造了15个安全生产长周期运行记录。

“泸州市正在全力打造千亿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闪失。”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吴正勇表示,将站在企业视角,整合政务资源,强化服务指导,携手企业共同优化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从根本上排险除患“化危为机”,为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蓄势腾飞守住立身之本、成事之要、发展之基。(图片来源:泸州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